台耳醫誌

雜誌專區 -第59卷第2期

主編邀稿 
回顧口腔癌患者的預後因子及治療:台灣經驗  僅供有效會員 登入會員查看全文
45~57 
中文 
Oral cavit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aiwan Cancer Registry Database、Prognosticator、survival rate、口腔鱗狀細胞癌、台灣癌登資料庫、預後因子、存活率 
康仲然1 、蔡耀德2 、林玫君3 、林倩伃4 、王宏銘5 、李麗玉6 、廖俊達1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頭頸外科1 、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頭頸外科2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3 、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4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5 、林口長庚醫院病理科6  
台灣癌登資料庫(TCRD)被應用在許多不同部位癌別的研究。相較於TCRD超過99%的患者覆蓋率,美國癌登資料庫NCDB與SEER患者覆蓋率分別是70%及28%。在口腔鱗狀細胞癌方面,TCRD從2011年開始登錄腫瘤深度及淋巴莢膜外侵犯,使得2011年之後口腔癌病患的腫瘤分期,得以更新到AJCC第8版(2018);並且從2018年開始登錄神經周圍侵犯與淋巴血管侵犯。然而NCDB及SEER從2018年才開始登錄腫瘤深度,且至今缺乏神經周圍侵犯的登錄。但TCRD有其缺點,它是根據美國STORE手冊進行登錄,該手冊在腫瘤復發只設一個欄位,並規定後續復發無須登錄,導致TCRD可能低估實際腫瘤(T)與頸部淋巴(N)復發,以及遠端轉移(M)的發生。因此,TCRD較適合用於將疾病相關存活率及整體存活率作為研究終點,進行疾病預後相關因子研究的分析。本篇回顧納入根據TCRD所發表的研究,來探討大數據分析於口腔癌患者預後因子與治療的應用。(台耳醫誌 2024; 59: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