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耳醫誌

雜誌專區 -第55卷第別冊期

別冊 
127~132 
中文 
dental implant、dental origin、endoscopic sinus surgery、maxillary sinusitis、odontogenic sinusitis、植牙、齒源性、鼻竇內視鏡手術、上頷竇鼻竇炎、齒源性鼻竇炎 
陳益瑋1,2 、黃啟哲1,2 、李達人1,2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1 、長庚大學醫學院2  
齒源性鼻竇炎(odontogenic sinusitis)意指病人患有鼻竇方面之疾病,且此疾病透過影像學、微生物學或是臨床上的證據證實與牙齒相關。齒源性鼻竇炎最常影響的是上頜竇,主要起因於上頜竇的底部因受牙齒影響,而導致感染源侵入鼻竇或是促使鼻竇黏膜功能破壞,從而導致鼻竇炎的發生。當病人診斷為單側鼻竇炎的同時,醫師就必須警覺到齒源性鼻竇炎發生的可能性。其常見症狀包括惡臭膿黃鼻涕、鼻子經常聞到臭味、臉部疼痛或腫脹感、鼻涕倒流以及鼻塞。在臨床檢查方面,必須包括仔細的牙齒檢查以及鼻腔的檢查,如果再配合影像學上的證據,即可幫助我們做出齒源性鼻竇炎的診斷。目前對於齒源性鼻竇炎的評估,不論是牙齒或是鼻竇方面,電腦斷層掃描檢查仍是最常用且最標準的檢查。至於治療方面,包括鼻竇炎及口腔牙齒病灶的處理,剛開始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齒源性鼻竇炎病患的細菌培養通常為多種微生物且以厭氧菌居多,包括Peptostreptococcus、Prevotella以及Fusobacterium。當藥物治療失敗時,我們可以考慮手術處理,但是就口腔及鼻竇手術處理的時間順序,孰先孰後或是雙管齊下同時進行,目前仍有所爭議。一般來說,口腔牙齒的處理包括根管治療、拔牙或是利用皮瓣修補口鼻瘻管等,視病患的病灶而定。至於鼻竇炎的手術處理,鼻竇內視鏡手術依舊是我們最常使用的術式,不論是短期或長期的成功率,都有令人滿意的結果。總之,齒源性鼻竇炎是鼻竇炎中較為特別的一環,且其盛行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是就診斷而言,齒源性鼻竇炎經常被放射科醫師所忽略。因此,對於牙科醫師及耳鼻喉科醫師來說,細心的評估影像學檢查,並且與臨床發現互相比較配合,是診斷出齒源性鼻竇炎的不二法門。最後就治療方面,配合抗生素治療、牙科處理以及鼻竇內視鏡手術的使用,通常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