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耳醫誌

雜誌專區 -第58卷第1期

原著 
2019–2021年COVID–19疫情期間鼻咽癌發生個案數量及疾病嚴重度變化分析—在台灣單一機構統計  僅供有效會員 登入會員查看全文
1~5 
中文 
Nasopharyngeal cancer、Examination、 COVID-19、鼻咽癌、健康檢查、新冠肺炎 
徐敏倫1 、許怡婷2 、呂宜興1,2,3 、李振川1 、林建甫1 、許裴淵1  
馬偕紀念醫院 耳鼻喉頭頸外科系1 、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腫瘤團隊管理師2 、馬偕醫學院3  
背景:新冠肺炎大流行以來,醫療行為停擺,後續治療因此延遲,其中以內視鏡檢查切片診斷的鼻咽癌影響尤甚。本研究探討2020年至2021年警戒期間,與2019疫情前相比,鼻咽癌個案數量及初診斷癌症分期是否有差異。
方法:回溯2019至2021年馬偕紀念醫院癌症登記資料庫內鼻咽癌新診斷個案,分析其個案數量及疾病嚴重度。 結果:鼻咽癌在2019至2021年新診斷個案數量分別為35例、52例、54例。把癌症臨床分期,以分數量化加權分數(第一期1分;第二期2分;第三期3分;第四A期4分;第四B期5分),分別為3.0分、2.7分、3.1分。2019-2020比較p值0.342;2020-2021年比較p值0.716;2019-2021年比較p值0.153。2021年5至8月台灣疫情大規模爆發,各項檢查前評估更為嚴謹。以2021年第一季與第四季比較三級警戒前後,新發鼻咽癌個案數第一季及第四季分別為14及16例;癌症分期加權分數為2.5及3.3分,p值0.096;出現症狀到門診時間為9.9週及11.2週,p值0.734;就診到切片時間2.5天及2.88天,p值0.532。結論:在疫情期間,配備安全防護下,透過詳細詢問病史與EB病毒檢測,適度執行鼻咽內視鏡及切片,避免遺漏延誤診斷。(台耳醫誌 2023; 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