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耳醫誌

雜誌專區 -第57卷第別冊期

別冊 
87~92 
中文 
endoscopic nasopharyngectomy、nasopharyngeal carcinoma、parapharynge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recurrent、內視鏡鼻咽切除、鼻咽癌、咽旁內頸動脈、復發 
黃聖凱 、沈炳宏  
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部1  
鼻咽癌是華人常見之癌症,由於其對放射線敏感,治療以放射線治療與同步化學治療為主。不過仍約有兩成的病人會有局部區域性復發。對於復發性鼻咽癌的治療選項,主要有手術切除與再次接受放射線治療兩種。然而放射線治療容易產生一些長期之併發症,如放射性骨壞死、放射性腦病變、鼻咽處大出血、腦神經之損傷等。九零年代傳統救援性鼻咽切除術(salvage nasopharyngectomy)雖然取得不錯的成果,但因手術從外部打開而破壞較大,術後常出現併發症如顱顏疤痕增生、神經損傷、口鼻瘻管、顎閉鎖不全等問題導致影響病人後續之生活品質。近年來由於內視鏡影像系統與器械的進步,從2005年開始由Yoshizaki等人率先提出了經由經鼻內視鏡切除復發性二期鼻咽癌患者後,各國紛紛發表經由內視鏡經鼻施行鼻咽癌切除術(endoscopic endonasal nasopharyngectomy, EEN),以及與EEN相關之鼻咽內視鏡解剖之研究。這些研究皆有相似的結果:2年之整體存活率高達8至9成、2年無病存活率可達8成。然而,內視鏡下施行鼻咽切除術仍然存在著風險,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損傷咽旁內頸動脈(parapharynge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本篇旨在整理內視鏡下施行鼻咽切除術的相關文獻、手術重要解剖構造及建議的手術施行步驟,期望給予國內有志之鼻頭頸科醫師一些初步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