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耳醫誌

雜誌專區 -第59卷第3期

原著 
耳咽管檢查方式之比較與國人健康族群常模之建立  僅供有效會員 登入會員查看全文
107~114 
中文 
Eustachian tube,、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Obstructive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tympanogram、Patulous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耳咽管、耳咽管功能障礙、阻塞性耳咽管功能障礙、鼓室圖、耳咽管開放症 
曾于真1 、廖秋雅1 、歐欽濱1 、鄭博文1 、羅武嘉1,2,3  
亞東紀念醫院 耳鼻喉部1 、亞東紀念醫院 頭頸癌研究暨監測小組2 、元智大學 醫學研究所3  
背景:本研究旨在比較六種不同的耳咽管功能檢查方法的效益並且建立國人健康青壯年族群的常模。
方法:健康受試者除了進行耳咽管功能障礙問卷(ETDQ-7)的主觀評估以外,也接受了包括Valsalva法、Toynbee法、正壓下Toynbee法、Toynbee喝水吞嚥法和正壓與負壓nine-step法測驗其耳咽管功能。這些測試方法涉及不同的壓力變化和吞嚥動作,以觀察耳咽管開閉的能力。
結果:共24位成年人受試者,其年齡介於21歲到43歲,經過耳鏡、中耳鼓室圖和聽力檢查確定無耳部相關疾病。問卷結果顯示,有23人的ETDQ-7評分低於14分,顯示其耳咽管功能正常;有1名受試者的ETDQ-7評分大於14分,但其未有耳咽管功能異常的感受。在六種耳咽管功能檢查之中,正壓下Toynbee法和Toynbee法在通過率和再測試通過率方面表現較佳,通過率分別為77.1%和 72.9%;Valsalva法的通過率為66.7%;而正壓與負壓nine-stp法的效益較差,通過率分別為33.3%和 43.8%。

結論:本研究顯示正常成年人在這六種耳咽管功能檢查方法之中,正壓下Toynbee法通過率和再 測試通過率最高,此篇研究提供了正常基準值做為參考。未來在耳咽管功能異常的患者中,仍需進一步研究何種方法是最佳的耳咽管功能測試。(台耳醫誌 2025; 59:1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