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耳醫誌

雜誌專區 -第57卷第別冊期

別冊 
修正式內視鏡鼻竇手術  僅供有效會員 登入會員查看全文
93~99 
中文 
anatomy、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landmark、revisio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解剖構造、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標誌、修正式內視鏡鼻竇手術 
江榮山1,2,3  
台中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1 、台中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頭頸部2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3  
可能造成初次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失敗的原因,包括全身性疾病、解剖異常、手術技術缺失和術後照護不足。在手術方面,殘餘氣囊(air cell)和上頜竇口狹窄是修正式內視鏡鼻竇手術(revisio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RESS)中最常見初次FESS手術失敗的原因,而大部分接受RESS的患者在上頜竇、篩竇和蝶竇都仍存在有病灶。RESS的手術步驟與初次FESS的手術步驟基本上相似,然而,RESS更困難。相較於初次FESS,RESS中缺少解剖標誌、傷口易出血、構造有粘連以及醫生缺少RESS手術經驗。RESS常會使用殘餘的中鼻甲、蝶竇開口、眶內壁和顱底作為解剖標誌。除了解剖標誌之外,影像導引系統有助於手術中識別解剖構造,尤其在RESS過程中。RESS手術對於粘液膿性鼻漏和鼻息肉,有良好治療效果;透過RESS能大幅改善粘液膿性鼻漏的症狀。然而,開完RESS後,最常見的症狀是鼻後倒流。除了手術技術外,可能還需要積極的術後照護,以降低RESS的失敗率。RESS併發症的發生率為1.1%至12.5%。透過鼻竇解剖構造的深入了解、手術技術的熟練以及仔細的術前和術中準備都有助於減少RESS併發症的發生。影像導引系統也有助於減少困難的RESS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