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耳醫誌

雜誌專區 -第58卷第3期

原著 
鼻竇器質性血腫-單一醫學中心之病例系列研究  僅供有效會員 登入會員查看全文
129~135 
中文 
organized hematoma、sinonasal tumor、epistaxis、endoscopic sinus surgery、器質性血腫、鼻竇腫瘤、鼻出血、內視鏡鼻竇手術 
李名弘1 、張庭愷2 、詹以吉3 、梁凱莉1  
臺中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頭頸部1 、王思博耳鼻喉科診所2 、臺中榮民總醫院病理檢驗部3  
背景:鼻竇器質性血腫(Sinonasal organized hematoma)為一罕見之鼻竇非腫瘤型(non-neoplastic)良性的出血性病變,患者多數因為外傷或凝血功能障礙,鼻竇內反覆出血造成血塊堆積於竇腔,後續產生血管新生,發育出形似腫瘤的血腫。因罕見而與其他鼻竇腫瘤鑑別診斷較困難,故進行本病例回顧。
方法:回溯收集本院自2010年8月至2020年3月間,病理診斷符合鼻竇器質性血腫,共8名病患。回顧其初始症狀,影像表現與侵犯部位,及後續治療之追蹤情形。
結果:收案病患共男性3名、女性5名,平均年齡61.25歲(23至87歲)。最常見初始症狀表現是反覆性鼻出(87.5%)。其中6名原發部位為單側之上頜竇;另外2名原發部位為篩竇與蝶竇並同時有顱底之侵犯。8名病患均具有器質性血腫典型之影像學表現。治療上有7名病人接受內視鏡手術切除治療,1名因假性動脈瘤所致之患者接受保守觀察。後續追蹤顯示6名原發部位於上頜竇之病人復原情況良好,無復發跡象。1名原發於篩竇及蝶竇且接受手術的患者於診斷3年後因上行腦膜炎死亡。
結論:鼻竇腫塊並伴隨有反覆性流鼻血的患者,應將器質性血腫納入鑑別診斷。可安排具顯影劑之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輔助診斷。原發於上頜竇之器質性血腫以手術清除治療效果佳,但原發於篩竇或蝶竇之器質性血腫,可能因常合併顱底骨之侵犯,預後較差。(台耳醫誌 2023; 58:129-135)